close

「斜槓」是什麼?近年來「斜槓」成了熱門名詞,被我們這一代視為走出低薪、創造個人品牌、人生技能發揮到最大效益的一條全新出路。而我個人也看好「斜槓」的模式,因為這是我們新世代在突破重重枷鎖中,追求精彩豐富人生的一個漂亮解答。

其實「斜槓」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,在1980年代,英國管理學家查爾斯韓第就提出「第二曲線」的概念,他主張企業應該在第一個優勢還處於高峰時,就需要找到第二個成長動力。這樣的概念也適用於一般個人身上,工作者需要拋棄「一業到底」的思維。而在1996年時美國學者阿蒂爾和盧梭也提出「無邊界職涯」說法,這個說法強調以提升個人能力,替代長期雇傭模式,使員工能夠跨足不同組職,具體展現無邊界職涯的概念。

後來,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瑪希艾波赫在她的著作裡,提到「斜槓青年」這個新名詞。指的就是像韓第這種同時擁有多種職業、跨界工作型態的人。而斜槓的意象,是取自這類型的工作者,常在名片上以斜線標明自己的多重身分,例如作家/社群經理。 比如說台灣演藝圈很有名的Y頭,她就是藝人/主持人/演員/飲料店老闆/桌遊店老闆。是不是很有趣呢?


『我覺得「斜槓」是每種技能、每種專業各學一些,好像缺乏了職人心態。』

『雖然我不喜歡這份工作,但我只能把這份工作做好,萬一把興趣當事業失敗了怎麼辦?』

『我好像只有這項才能,不知道除了這件事情,我還會做什麼』

常常在跟朋友聊到工作規劃,或是生涯規劃時都會聽到朋友這樣跟我說。

的確,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像職人一樣,擁有天賦,又能夠專心一致的做好、做完整一件事情。正因為很多人都是害怕嘗試、害怕突破自己的舒適圈,才導致限制了自己的想法。所以就我的觀點來看,應該要改變想法,擁有「斜槓思維」。

以前的我,也不理解什麼是斜槓思維。直到第三份工作進入銷售業,明明大家都是業務,應該只要具備銷售技巧,了解產品可以說服客戶購買就好。但公司還要求我們需要會煮咖啡、插花、Deco,舉辦活動教導茶藝、品酒的知識。一開始還單純的覺得這些無關緊要的事情,只是工作的一部分。沒想到,其實都漸漸地埋入了培養興趣的種子,等待有天成長茁壯時,才發現自己無形中又多學會了一種技能。

因此對我來說,斜槓思維代表的是可以多方嘗試,開創並找到適合自己才能。把自己的興趣、專長多元發展,並且極大化。

比如一名對吃很講究的銀行行員,又勇於分享,於是開了一個部落格成為美食部落客。或是喜歡寫字的工人,苦練很久,寫了一手好字的人,成為一名寫手,幫各大書籍封面撰寫書名。他們原本的核心能力也許不是這些,只是想多發展一個興趣,卻沒想到這項興趣可能會帶來不一樣的定位,反而讓自己的人生道路更加寬廣。

 

以下是我推薦幾種開拓斜槓思維的方式:

1. 有在使用IG或是Youtube,不妨觀察一下自己追蹤的是哪類型的貼文或是影片。例如:大部分追蹤、訂閱的是「那些電影教我的事」、「谷阿莫」這種解析電影的創作。代表你是一位熱愛看電影,會解析電影內容的人,你也可以嘗試用自己的觀點去詮釋電影的內容唷!

2. 時常翻閱Vogue、GQ、ELLE等時尚雜誌,代表你對美妝、穿搭或是流行趨勢有一定的敏感度。相信你也會有獨到的見解,並可以把這些最新的元素放在自己或是朋友身上

3. 如果你有空閑的時間,並且想要學、想要發展的興趣太多了,推薦你到Hahow好學校上線上課程哦!這裡的課程分門別類百百種,不管是學語言、做麵包、學UIUX設計,寫程式或是投資理財的課程都有哦!

 

如果有其他問題或想知道的,請在下方留言。若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,以下開放贊助指莉,謝謝

Linebank收款條碼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指莉 的頭像
    指莉

    指莉說 Fingerlly

    指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